高倍显微镜的使用相关问题(显微镜的使用试题)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相关问题(显微镜的使用试题)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光学显微镜,用来观看肉眼或放大镜看不到的物体,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仪器。高中阶段要用的常用的是高倍显微镜,因此掌握其使用技巧尤其重要,在使用过程中下列问题应给予足够重视。以问答的形式展示出来。
一.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使用高倍显微镜镜头前,应先在低倍显微镜镜头下找到目标,将比如一个4X,10X,40X,100X的显微镜,要从4X找像看起。其移至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看。换上高倍显微镜镜头后,一般只要略微调节细准焦螺旋调焦,就能看到清晰的物像。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显微镜镜头→调整光圈和反光镜(或显微镜电光源大小)使视野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调焦,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问题(1).在将生物显微镜由低倍显微镜镜头转换成高倍显微镜镜头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是
( ).
A.调节细准焦螺旋 B. 调节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 D.调节光圈
解答:
低倍显微镜镜头换成高倍显微镜镜头的正确方法是: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将细准焦螺旋调焦机构逆时针方向大约转半圈。在观察过程中根据需要调节光圈,选择合适的进光量。
答案: B
二.换上高倍显微镜镜头后应明确的几个关系
1.放大倍数、物像的大小对物体大小的比例叫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该放大倍数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
问题(2). 一个细小物体被生物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放大50倍”指的是细小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解析:放大倍数指的是放大物体的长度或宽度。
答案:D
2.镜头长度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1)物镜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2)目镜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问题3. 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 ,5、6为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哪种组合的放大倍数最大
( ).
A. 1、3、5 B. 2、4、6 C.2、3、5 D.2、4、5
解析: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2比1的放大倍数大; 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3比4的放大倍数大;③物镜镜头与玻片间的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5比6放大倍数大。
答案: C
3.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
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问题4. 在显微镜下如果有一个细胞偏向视野右上方,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哪个方向移动
( ).
A. 左前方 B. 右前方 C. 左后方 D.右后方
解析:物像在视野的何方即向何方移动。
答案: D.
4.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①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
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成反比的关系计算。
问题5.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ⅹ、物镜为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完整的细胞有
(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解析:
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物镜为10ⅹ时,可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物镜换成40ⅹ时,视野被放大了1600倍,观察的物体又被放大了16倍,细胞数目为原来的1/4。所以视野中只能检测到8ⅹ1/4=2个。
答案: A
②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
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问题6. 显微镜的目镜为10ⅹ、物镜为10ⅹ时,视野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充满.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ⅹ时,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有 (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解析: 显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ⅹ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对观察目标的长度和宽度都会放大相应倍数。即物体被放大了1600倍。物镜为10ⅹ时可看到64个分生细胞,物镜换为40ⅹ时,原先的分生组织细胞又被放大了16倍,则视野相应减少为原来的1/16.所以视野中仅能检测到64ⅹ1/16=4个。
答案: B
5.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的关系
因为物镜镜头是凸透镜,放大倍数大,透镜凸度随之变大,物像清晰时,镜头距玻片的距离很近,由镜头折射进入镜筒的光线减少导致视野变暗。即在光源一定的情况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所以通常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或增强光源使视野明亮。
问题7. 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试问其视野最暗的是
( )
解析: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说明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明亮。高倍下视野较暗放
倍数大,观察的物体的体积大数目少。
答案:C
上一篇:显微镜效果图案例
下一篇: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