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关键词: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显微镜使用步骤
1.安装 根据实验需要装配适当的物镜和目镜,调节聚光器的光栏,使数值孔径等于物镜的数值孔径。
2.低倍镜的使用 总的原则是“先低倍,后高倍;先接近,后渐离”。“先低倍,后高倍”具体指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因低倍镜的视野大,容易发现目标和确定观察部位。先用低倍镜找到清晰物像后,用手移动转换器,直接换高倍镜即可。“先接近,后渐离”具体指将观察标本放置在载物台上,转动粗调螺旋使低倍镜镜头与玻片标本的间距很小,边观察边用粗调螺旋慢慢升起镜筒(或下降载物台),直至物像出现后再用细调螺旋调节到物像清楚为止。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具体如下:
(1)检查 右手握镜臂,从镜箱内取出显微镜,左手托镜座,轻轻放在实验桌上。先检查一下显微镜备部件有无损坏,如发现有损坏或性能不良者,立即报告教师请求处理。
(2)准备 将显微镜放于前方略偏左侧,必要时使镜筒倾斜(有的显微镜本身已经倾斜)以便观察。转动粗调节钮,将镜筒略升高使物镜与载物台距离略拉开。再旋转物镜转换器,将低倍镜对准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可听到“咔哒”声)。
(3)对光 打开光圈,上升聚光器,双眼同时睁开,以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同时调节反光镜的方向,直到视野内光线明亮均匀为止。反光镜的平面镜易把其他景物映入视野,一般用凹面镜对光;用内置光源时,使用光亮调节器调光。
(4)放标本片 标本片的盖片朝上,将标本片放到载物台前方,然后推到物镜下面,用压片夹压住,如有标本移动器,可用上面的弹簧夹夹住标本片,然后把要观察的部分移到通光孔的正中央。
(5)调节焦距 总的原则是“先接近,后渐离”。先接近:从显微镜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同时旋转粗调节钮,使镜筒缓慢下降(或载物台缓慢上升),大约低倍镜头与玻片间的距离约5mm时。后渐离:再用左眼从目镜里观察视野,左手慢慢转动粗调节钮,使镜筒缓缓上升(或载物台缓慢下降),使低倍镜头与玻片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在这过程中,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为止。如物像不太清晰,可转动细调节钮,使物像更加清晰。
(6)计算倍数 由所用的目镜放大倍数跟物镜放大倍数相乘,就能算出物象比原物的放大倍数。例如,5×的目镜和10×的物镜所放大的物象,是原物的5×10倍,即50倍。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央,就得一面观察,一面用手移动玻片。选择一个适当的部分移至视野的中央。镜中所成的象是倒象。玻片移动方向跟物象移动方向刚巧相反。
如果按上述显微镜使用步骤仍看不到物像时,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1)转动调节钮太快,超过焦点。应按上述步骤重新调节焦距。
(2)物镜没有对正,应对正后再观察。
(3)标本没有放到视野内,应移动标本片寻找观察对象。
(4)光线太强,尤其观察比较透明的标本片或没有染色的标本时,易出现这种现象,应将光线调暗一些后,再观察。